修车大队楼凤论坛导航_2025小姐威客信息_修车大队楼凤论坛_寻花阁论坛全国最权威的快活林

看見哀傷 | 復雜性哀傷的干預方法(上)(轉載)

發(fā)布時間:2020-03-04   作者:哀傷學組

復雜性哀傷

     在親人離世后人們一般會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哀傷反應,比如懷念并尋找逝者,感到悲傷、內疚、憤怒、震驚等。但是,大部分人的哀傷反應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輕甚至消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約10%的人會發(fā)展為嚴重的、持續(xù)的哀傷反應,也即是病理性哀傷。在學界,病理性哀傷有幾個表述名詞,如“延長哀傷障礙”、“持續(xù)復雜性喪親障礙”,“復雜性哀傷”也是其中一種表述,美國知名的哀傷研究者Katherine Shear博士及其團隊常用該表述。根據最新的ICD-11延長哀傷障礙診斷標準,復雜性哀傷障礙的核心癥狀為思念和渴求逝者,附屬癥狀為強烈的情緒痛苦,社會功能受損,并且以上癥狀至少持續(xù)6個月。

     在以往的研究和臨床實踐中,常常將復雜性哀傷與抑郁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相混淆,殊不知,復雜性哀傷與這兩種障礙無論是在癥狀層面還是在治療方案上都有區(qū)別。癥狀層面,復雜性哀傷與抑郁差異在于,抑郁個體整個人都是低落的,其悲觀情緒更加普遍,而復雜性哀傷個體的悲傷情緒主要聚焦于喪失,并且仍能保留產生積極情緒的能力;與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差異在于,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觸發(fā)事件是生命受到威脅,強烈的恐懼會支配一切,而復雜性哀傷的觸發(fā)事件是重要他人的離世,對逝者的渴求和思念構成了癥狀的核心。治療方案選擇上,往往針對抑郁和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療法并不適用于復雜性哀傷來訪者,比如抗抑郁藥對于抑郁癥狀有一定療效,但是對復雜性哀傷的效果卻比較微弱?;诖?,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認為需要對復雜性哀傷進行區(qū)別的診斷和治療。



復雜性哀傷療法


     復雜性哀傷療法 (Complicated grief therapy CGT)是由Katherine Shear博士及其團隊結合哀傷相關的人際關系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以及哀傷的雙程過程模型所開發(fā),是國際上少有的經過循證檢驗的哀傷干預方法,得到國內外學者們的一致認可。以下對該方法的治療原理與過程進行簡要介紹。

    首先,對喪親者進行復雜性哀傷治療有四個前提,治療師需要確保來訪者符合這些前提,進而對其進行復雜性哀傷治療:

1.明確來訪者的哀傷或復雜性哀傷是主要問題;

2.確保其他共病問題不會影響到整個治療進程;

3.如有重大共病問題,須等治療完成以后再進行復雜性哀傷的治療;

4.如果來訪者有自殺意念,需要等自殺意念過去以后,再進行工作。

    此外其他生活事件,如法律訴訟等也會產生影響,因此也需要等事件完結以后再進行復雜性哀傷的干預治療。



復雜性哀傷治療的四個階段


復雜性哀傷治療一般包括四個階段:開始階段(第1-3次會談)、核心重復階段(第4-9次會談)、中期回顧(第10次會談)、結束階段(第11-16次會談)。

整個治療過程中包含以下七個主題:


01

主題一 管理痛苦的情緒

     管理情緒不是要控制,而是讓情緒處于被管理的狀態(tài)下,管理痛苦情緒的第一步是命名。管理痛苦情緒的具體方法包括:正念接納、允許“發(fā)作”和“終止”,自我觀察和反思,自我同情/自我憐憫,提升自主性,關注積極的情緒以及來自他人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積極情緒對于管理痛苦和哀傷情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推動哀傷平復的進程,因此在工作過程中也要關注到來訪者的積極情緒。


02

主題二 接納哀傷

哀傷是愛的一種形式,也是對喪失的自然反應;接納哀傷,就是接納本來就在的東西,喪失后的哀傷就是愛的延續(xù)。以下方法可以幫助來訪者接納哀傷:

第一,共情傾聽,尊重哀傷的表達;
第二,請來訪者分享他們如何理解哀傷的信息;
第三,邀請來訪者進行每日哀傷監(jiān)測,以觀察哀傷的變化;
第四,建立哀傷接納的模式。
     作為哀傷治療師,要明確來訪者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有其自身哀傷發(fā)展的歷程,治療師不會強迫來訪者,不會逼他,也不會拉他,但是又要以鼓勵和欣賞的態(tài)度,支持他為哀傷平復做出的努力。 哀傷治療師的角色正如爬山過程中的向導,爬山的向導在爬山的技能和路線方面有很多經驗和知識,但是不會主導登山者; 哀傷治療師在哀傷領域有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不會帶領來訪者,而是知道當來訪者困于復雜性哀傷中時應該提供怎樣的資源和工具,哀傷治療師的專業(yè)能力是工具,是讓來訪者去使用的。


03

主題三 思考未來

     這個主題主要是幫助來訪者恢復自主感,重新啟動來訪者的探索系統(tǒng),促使來訪者朝哀傷平復過程中的復原導向的方向努力。建立可預期的目標是這一主題的核心過程,可預期的目標最好不要與他人或者與關系有關,因為與關系有關的目標不可控,難以充分發(fā)揮自主性,最好是與來訪者自身真正的興趣和價值觀相關,可以幫助帶來可控感、滿足感以及對生活的熱情。我們相信,即使是被哀傷所壓倒的患者也能重新發(fā)現(xiàn)什么對自己是重要的。







版權說明


文章來源:首屆中國哀傷研究與干預國際研會會后工作坊:《復雜性哀傷治療:原理與程序》

主講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復雜哀傷研究中心的首席培訓師Bonnie J. Gorscak,助手Kimberly Gordon全程協(xié)助

文稿記錄:周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