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大队楼凤论坛导航_2025小姐威客信息_修车大队楼凤论坛_寻花阁论坛全国最权威的快活林

科學有效學習案例

發(fā)布時間:2014-12-24   作者:心理中心

案例一:他為什么自甘留級或退學?
毛某,男,19歲,某工學院二年級學生,來自某市重點中學。在中學時算班上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從未有學習吃力的感覺,進入大學后經過一段學習在班上名次排列在后,自尊心受到了挫傷,從此放棄了努力,迷戀上武俠小說。第一學年結束時兩門不及格,還影響了班級評優(yōu)秀班級體。自己覺得對不起班級,于是萌生了留級或退學的念頭。在班干部的督促下,前來咨詢。以下是毛某自訴:
“進入二年級以來,我常感頭暈,食欲不佳,晚上睡不著,早晨起不來,渾身乏力,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厭煩看書,捧起書本就昏昏欲睡的感覺,我自己知道已經沒救了。上學年就因為我有二門“紅燈”,使得我們班沒評上“先進班級”,已對不起大家了。我不是學工科的料,我喜歡文科,但我父母認為文科的風險性大,所以逼我報考工科院校,我想退學回去重新報考文科類。所以還是讓我早點留級或退學算了。今天是班干部逼我來接受咨詢的。你說我該怎么辦呢?”

點評
首先小毛的集體榮譽感讓其因為自己拉了班級“后腿”而產生負罪感,自責、焦慮,進而喪失自信心,想留級離開這個班或干脆放棄學業(yè);其次他由中學時代的名列前茅到現在的“落后份子”,使過去的優(yōu)越感和自尊心受到了挫傷,從此學習興趣冷漠,并發(fā)生了轉移――迷戀上了武俠小說,常常熬夜“作戰(zhàn)”,第二天自然無精打采,以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根本無學習效率可言;再次他報考志愿是父母意志的強加,這嚴重干擾了他專業(yè)思想的鞏固,他雖服從了,也作過努力,但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于是便回歸到原有的興趣上了,想退學回去重讀文科,以此作為對父母的“回報”。

案例二: 培養(yǎng)專業(yè)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董某,男,19歲,理科一年級大學生。報考大學志愿時未報考自己感興趣的人文科學某專業(yè),而是遵從了父母意見報考了理科?,F在所學的專業(yè)又是當前不“熱”的基礎科學,擔心畢業(yè)后分配不理想,所以不喜歡專業(yè),但又認為應該學好專業(yè)。上期末兩科不及格。寒假回家后不想返校。本學期情緒低落,聽課時常頭痛。睡眠不好,夢多,感覺“頭緊崩崩”的。校醫(yī)說他神經衰弱,讓服安眠藥和太陽神口服液。于是怕腦子壞了,怕成“瘋子”。一想到父母工作擔子重,經濟負擔重,對自己寄予很大希望,就拼命讀書。但學習效率極低,有很多時候一晚上一道題也解答不出來。只有一個多月又要期末考試了?!拔业墓φn欠賬太多。急欲向前走,走不動又不敢歇腳”,真不知所措。生怕補考不及格被退學。

點評
小董在學習上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專業(yè)興趣問題,二是考試壓力問題。這兩個問題相比之下,考試壓力更為緊迫一些。首先應使其正確認識神經衰弱。他目前的癥狀只是輕微的神經衰弱,他的腦子并沒壞,只是由于長期的緊張、煩惱等使大腦疲勞了;其次是由于考試的逼近讓他出現了考試應激問題,緊張、害怕,有一種預期焦慮,對還沒有到來的考試自我恐怖,愈想愈糟糕,越想越緊張,越緊張學習效率就越低,效率越低越想靠用功學習補回來,結果適得其反,如此惡性循環(huán)。所以應克服這種“萬一考不好糟糕透頂”的消極心理暗示;再次對于專業(yè)興趣問題,其實他原來并不討厭這個專業(yè),只是由于進大學后感到學習吃力,兩門補考,由此認為自己不是學理科的“料”,自信心受挫,同時由于擔心專業(yè)不“熱”不好找工作,從而對專業(yè)產生了阻抗情緒,對專業(yè)沒興趣起來。所以應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催花劑”,正確看待所學專業(yè)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關系、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專業(yè)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案例三:“掛科”的煩惱
某高職學校二年級男生,向心理咨詢老師主訴:來到大學之后,我現在最缺乏的是自信。我的成績一直不太好,從大一就開始“掛科”。第二學期我下功夫學,可還是掛了一科。這樣下去,我擔心自己讀完三年,也拿不到畢業(yè)證,就不想再讀下去了,干脆退學算了。但又不敢跟家里說,覺得對不起父母親!再說,我也舍不得離開朝夕相處的同學們。我現在很煩惱也很迷茫,不知該怎么辦?

點評
該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來到大學,由于幾門考試“掛科”,學業(yè)受挫,擔心畢不了業(yè),產生了恐懼心理,內心壓力很大,有退學想法;但由于對父母的愧疚和對同學的不舍,又猶豫不決,很難決斷,內心沖突。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應解除對“掛科”的恐懼心理,“掛科”雖然不好,但如果因為部分課程“掛科”而放棄整個學業(yè),則是因噎廢食的做法;其次,要知道“掛科”還可以有補救措施,那就是補考,如果積極面對、認真復習,爭取補考通過,并不影響畢業(yè)。

案例四:學習“沒勁”,根源何在?
李某,男,19歲,某工科大學二年級學生,優(yōu)秀班級體班長。該生主訴:“現代社會確實很需要知識,可我學習就是沒勁,為什么學?學什么?現在所學的每門課我不用上課,只需兩三天就可考出較好成績,剩下的時間沒事可干,我就找朋友、同學聊天,每個月要花幾百元話費,現在就連聊天我也不感興趣了。我最感興趣的是當警察,做偵探工作。我考大學時所有志愿都報公安學校,沒想到錄取到工科院校學鍋爐設計,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也想過退學重考,可左思右想不行,還得在這兒繼續(xù)學?!?

點評
由于所學專業(yè)與自己的志向興趣不同,是小李學習“沒勁”的根源所在,加上他學習能力較強不用下功夫學習也可考得好成績,養(yǎng)成了松散的學習習慣,既不滿意現狀又很難集中精力學習。小李應建立一個自己認可的目標,并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的情緒。

案例五:因學習困難感到焦慮恐懼
周某,女,19歲,本科一年級學生,父母均為農民,兩個哥哥先后大學畢業(yè),她經過高考,終于實現了自己“像哥哥們那樣上高等學府深造”的愿望,抱著一種與現實差距較大的神秘幻想,跨入大學門坎。入學后緊張的軍訓,她挺過來了,可是另一種緊張而單調的學習生活,她卻難以承受。她說:“生活真沒意思,學習壓力太大,沒想到這樣難,特別是高等數學和畫法幾何,學起來十分吃力。高中時我數學不是特別好,但也還過得去?,F在上課時老師不停地講,前面的內容還沒完全聽懂,后面的又接踵而至。尤其是畫法幾何,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那些線條在空間是什么樣的集合形狀,太抽象啦。沒想到東西課程的難度這么大。我最害怕的是期末考試不及格,要真的及不了格可怎么辦呀!從上小學到高中畢業(yè),還從來沒遇見過這種困境?!?

點評
小周主要是產生了學習焦慮,害怕考試不及格。她感覺到大學的教學內容多、進度快,學習吃力,在學習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特別是因空間想象能力較差(這一點在女生中比較普遍),數學基礎一般,所以,一時難以適應大學數學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尤其是畫法幾何這門課,高中幾乎沒有涉獵過。學習上感到非常吃力,失去了自信,乃至產生了恐懼感,甚至感到就像真的已經靠不及格了一樣。

案例六:考前她暈倒在教室
廖某,某高職學校大二女生,由于父親長期灌輸“出人頭地”的意識,學習特別認真,她要求自己在第二學期后段時間實現三個目標:全國六級等級考試一定要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一定要全部通過,在班上期末考試一定要拿到總分第一名。她總是沒完沒了加班加點,特別地投入,有一天晚上暈倒在教室。醒來后,她才意識到其學習強度已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這時,她覺得自己很矛盾,一方面擔心這樣下去,自己的身體會搞垮。同時,又不甘心就此半途而廢。

點評
小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動機問題中的動機過強。主要是期望值過高,給自己定的目標過高,脫離實際,學習強度過大,超出了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這樣不僅身體上吃不消,而且心理上給自己造成的壓力也很大,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暈倒在教室。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水平與學習、工作效率成倒U型關系,動機過強反而不利于學習效率的發(fā)揮。小廖需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合理制定目標,給自己適當減壓,在身心放松的情況下更有效地學習。

案例七:我的計劃全被打亂了
易某,男,某高職院校二年級學生。該生自述在剛進大學時就給自己指定了一整套嚴密的學習計劃,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是現在情況有了一些變化,讓他心里覺得特別煩。比如,在他的學習計劃里,要在大一下學期通過英語專業(yè)四級,可是學校不允許學生直接報考四級,而是得先報考英語應用能力A級。讓他覺得自己的計劃全被打亂了,很不甘心從而嚴重影響了他的心情,覺得特別煩躁。另外,他認為計劃應該是固定不便、雷打不動的,必須堅持,不然就不叫計劃了?,F在自己很想按計劃走下去,但卻遇到了外力的阻礙,更讓他心理上接受不了。

點評
首先,小易的好學上進,學習目標明確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學習問題上存在動機過強的不良狀態(tài),這樣反而不利于他的正常學習。同時,在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時,要學會具有一定彈性,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實際情況有變是很常見的現象,所以要給自己留有一定余地,而并非“非此不可”地給自己定硬指標,否則一旦目標沒有達成就會出現無法接受的狀況。一個好的學習計劃應該是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隨時調整的,這并不影響學習目標的實現,只是方式上的變通而已。

案例八:一名女生的考試焦慮
曾某,女,18歲,某高職院校一年級學生。自述到這個學校來以后,平時學習比較松散,不像高中時經??荚嚕瑢荚嚫杏X很平常??傻搅舜髮W后,平時幾乎沒有什么考試,現在突然要進行期末考試,對考試感到特別緊張。上星期考《鄧小平理論》時(屬于非集中考試課,提前一周進行考核),手一直發(fā)抖,心理特別緊張。明天又要進行計算機的操作考試,現在自己心里覺得特別緊張,非常擔心明天的考試。不知道該怎么辦?

點評
該生由于面臨大學期間的第一次正式考試,心理上由以前比較放松、松弛的狀態(tài)轉向需要面對嚴肅的考試的壓力狀態(tài),出現了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屬于典型的考試焦慮。由于大學學習和中學學習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大一新生應及早轉變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學會自主性學習,在平時抓緊寶貴的學習時間多學多練,打好堅實的學習基礎;不能停留在高中時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狀態(tài),這樣平時沒有考試的壓力便停滯學習,而一旦到了考試則由于平時沒有積累而感到心虛、發(fā)慌、緊張。

案例九:申某,男,大學三年級學生。高中時學習成績較好,進入大學后,學習成績一再下降,由大一的中游水平到大二時名次排在倒數十名之內。寒假里,成績被寄回家,“父母極其失望,自己也無法相信,以至整個寒假是在痛苦和焦灼中度過的,自信心幾乎降到了極點,什么也不想做,而且覺得自己突然之間什么也不會做了”,甚至“一度頭痛欲裂,整天臥床不起”。開學后,情緒低落、郁郁寡歡,“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廢人,整天都在自我壓抑中度過”

點評
這個案例反映了大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情緒低落,有自卑感、孤獨感等。大學與中學的學習方式、習慣、要求等都存在很大差異。在大學學習中,沒有老師督促,老師也不完全講授課本上的內容,學生們大都以自學為主,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學習上有高度的自覺性、建立自學的概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轉變學習方法等。

案例十:因學習壓力產生強迫傾向
我由于學習不好,壓力很大,就強迫自己把所有知識點都想通,想不通,就拼命把它想通??山欢螘r間,有時會想一些怪問題,如1+1=2為什么不等于3呢?越是想就越想不通,于是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我很緊張,堅決抵抗這種想法,可卻越陷越深,連正常的學習都不能進行了,我很痛苦,卻又無奈,我該怎么辦?

點評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為了搞好學習,深刻理解知識是正確的,可萬事總有個"度","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無疑,你是個理智的青年,人是自己沒有把握好"度",但急躁、焦慮的情緒,是不必要的,應當樹立信心,戰(zhàn)勝自我。
窮思竭慮是強迫癥的一種表現,從你現在的情況看,有這種傾向,但還不能說是患了強迫癥。換句話說,即使是強迫癥,通過治療和心理調節(jié),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你不要因此背上思想包袱。我建議你遵循自然法則,順應自然,為所當為。也就是說,把自己目前的情況看作一件自然的事情,不要過分地關注它,更不要"堅決地抵抗",有想法也沒什么,帶著這種想法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用太多的閑暇時間去冥思苦想。還可以通過聽音樂、做體育運動、與朋友交談、跟家人外出旅游等形式,放松自己,在輕松愉快之中忘卻煩惱。

案例十一:
四年前,我從一個偏僻的縣城考入這所大學,成為遠近皆知的“狀元”。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家里人一直都不支持我讀高中,可沒想到,我最終還能考上大學,他們咬著牙借錢供我上了大學。 我家住在離縣城還有好幾里地的農村,家里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他們早已結婚生子,日子過得都緊巴巴的。有這樣的經濟狀況,一踏進大學校門,我就意識到我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大學第一天,我特別緊張,因為我身上帶的錢除了學費就只剩下借來的幾百塊錢,我甚至都不知道這些是否夠我交齊書本費。入學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打工的機會。每周我來回坐兩個小時的車去給一個初中女孩補習數學,每次賺15元,這樣,我一周的生活費就有保證了。
其實,在大學里,最困擾我的還不是經濟上的窘困,而是自卑與茫然。有的時候,聽到宿舍的女友們在談論哪個明星、哪個品牌時,我就感覺到自己的多余。走在校園里,我常常低著頭,感覺自己很像一只灰禿禿的鴨子。我把所有的時間都排滿,做家教、學習,不讓自己有太多思考的時間。大一、大二的時候,我惟一能感到自豪的就是我的成績,每次考試我都名列前茅。我的成績雖然好,但我特別羨慕室友們的生活。她們可以在沒課的時候去逛街,傍晚和男朋友看電影……而我的生活中卻只有枯燥的課本和奔波的打工。我常常感覺到,我在大學里是這樣的身不由己。
很快大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就到了。當時校園里流行一種說法:上了一回大學,要是沒談過戀愛、沒補過考、沒逃過課,就不算完整的大學生活。照這個標準,我充其量也只能算半個大學生。到了復習階段,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腦子整天都亂哄哄的。也許是冬天來回跑得太累了,也許是自己的心情太煩了,反正腦子里總轉悠著關于“半個大學生”的那幾句話。就在考一門我學得還不錯的專業(yè)課時,我竟然異常緊張,手抖得幾乎無法答題,總想上廁所??稍谌チ藘商藥螅业臓顟B(tài)依然沒有緩解。結果考試時間還沒結束,我就走出了考場。后果當然可想而知,掛科!可掛科補考是要交錢的!我又得去籌這筆錢?,F在,我特別后悔,自己卻又解釋不清楚為什么會犯這樣的毛病。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又會有更多的擔心:現在我就這樣,將來等到談戀愛的時候會不會受影響?找工作會不會受影響?那我的一生豈不是完了?那個寒假,我像以往的假期一樣,等到快過年才回家。不是我不愿意回家,而是每次回去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姐姐,她嫁的男人好吃懶做。見面我都得聽她那一肚子苦水,而姐姐的結束語每次都是千篇一律的:“以后我和孩子可就靠你啦!”哥哥嫂子也總暗示我:“以后你侄子就靠你啦!”
大三下學期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奮發(fā)考研。我成績不錯,當然也想試試,但一想到家境的窘困,我知道這一次我是不得不真的放棄了?,F在,我已經聽不進課了。本來,上次掛科后我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但一上課我就緊張,越想聽清越聽不清,越聽不清我就越著急,常常一堂課下來,我急得滿頭大汗,但老師講的東西卻一個字都記不得……

點評
你不過是精神上的貧困生。說到貧困,人們往往會對號入座,想到家鄉(xiāng)的偏僻,想到家境的困窘,想到父老鄉(xiāng)親的無知等等。這么想你就跑題了。你想到的只是物質的不富有,這怎么能叫貧困呢?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為什么會成為精神上的貧困生呢?
首先,必有家庭教育的失策。從千百個咨詢案例中可以看到當代家庭教育中最致命的缺陷是:物質上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孩子透支性地付出,甚至沿街乞討也供孩子上大學;但在精神上卻沒教會孩子品味幸福,感受恩情,自強不息,涌泉相報。
第二,學校教育心口不一,會上說的、墻上寫的都是素質、道德、愛,但在考核學生時卻是認分不認人。這就使精英和驕子們錯覺頻生,仿佛卷上那幾分、證上那幾個字和工資單上那幾個數就能印證他們的豪邁和偉大。殊不知離開了精神的富有,上面這些只能使人愈加蒼白而貧窮。
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們往往把學習生活、交往處世上的過錯一股腦推給家長和學校了之。事實上,大學生是成年人,精英與驕子的真正含義是認真選擇生命的理念、全然擔當命運的責任。美好的根源在于精神上的富有。

案例十二:因成績下降患上憂郁癥
小陳,男,某大學三年級學生。曾是班長,是班上大小活動的積極分子,學習成績在班上也是一路領先,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老師每次在班上列舉表揚的例子,他都是名列其中。然而一次外語考試,他卻從以往的第1名掉到了第10名,從此,他變得沉默寡言,也很少再主動提出搞一些文娛活動。后來經醫(yī)院診斷,他患了嚴重的精神憂郁癥。

點評
由于學習成績一向特別出色,致使其產生了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和成就感,而學習成績的突然下降,使他心理上接受不料了,產生了挫敗感和自卑感,從而沉默寡言、孤獨封閉、郁郁寡歡,患了憂郁癥。像小陳這樣學習出色的學生,沒必要把成績看得太重,更沒必要要求自己永遠第一,否則會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旦成績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便承受不起,甚至一蹶不振。

案例十三:小G,女,某師范院校學生。她從小的志向是當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如愿考上師范大學后,她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除了學好老師教授的課程之外,她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她覺得自身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所以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一切有意義的知識。大學的許多課程對小G來說很陌生,有些可以說是很困難。比如一年級開設的大學物理課,小G開始學得很困難,階段考試得了個不及格。沮喪之余,她并不泄氣。而是請老師幫助她分析考試失敗的原因,和學習好的同學一起探討學習方法,大量做針對性的練習。半學期努力下來,成績顯著提高,期末還得了個優(yōu)秀呢!大學畢業(yè)時,小G以優(yōu)秀的成績和出眾的個人素質被錄用于一所重點大學任教。

點評
小G是個成功的案例,她對大學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在遇到學習困難和學習挫折時,能夠主動積極地尋求應對策略,正確地面對和解決困難、戰(zhàn)勝挫折,并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成功就業(yè)。